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007482612P/2020-00286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成文日期: 2020-03-27
名称: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规则的通知
文号: 穗建规字〔2020〕36号 发布日期: 2020-04-0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规则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4-01  浏览次数:-

穗建规字〔2020〕36号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规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维护存量房交易和资金安全,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对《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规则》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3月27日


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规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存量房交易管理,维护房地产交易和资金安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广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条例》、《广州市房屋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已经取得不动产权证(房地产权证)的存量房交易应当通过房屋交易信息化平台——存量房网上交易系统(以下简称网上交易系统)办理网上交易手续。

  第三条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则。

  第四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房地产中介服务时,应当使用网上交易系统办理存量房网上交易手续。

  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未委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中介服务而自行成交的,可通过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确定的签约服务点或者网站办理存量房网上交易手续。

  签约服务点是指设在不动产登记机构、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以下简称中介协会)的办事点或者愿意为自行交易的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提供签约服务的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广州产权交易所、商业银行等有关机构。

  网站是指阳光家缘网站、中介协会网站,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可通过互联网登录。持全国有效居民身份证、华侨普通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完成在线身份确认后自行办理存量房网上交易手续。

  第五条 签约服务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申请使用网上交易系统,应当向依法认可的第三方数字证书提供商申办数字证书,签署并承诺遵守《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系统使用承诺书》。

  第六条 存量房产权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可以选择一家或者多家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房屋信息。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接受存量房产权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委托出售房屋的,应当认真查看存量房产权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提供的房屋资料,通过网上交易系统签订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存量房买卖合同,如实、准确填写房屋权属情况、存量房产权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提出的条件、存量房买卖各方当事人协商的结果等,打印书面合同并签章。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通过网上交易系统签订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时,应当输入存量房产权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不动产权证书号(或房产证号码)和房屋登记字号,与房地产信息系统进行匹配。匹配成功的,自动反馈房屋共有情况、房屋面积和建筑时间等信息,并发布房屋交易信息。

  第七条 房屋信息上网公布后,在委托期限内变更或者解除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的,有关当事人应当签订变更或者解除该合同的书面协议,然后由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3天内在网上交易系统办理变更或撤下该房屋信息的手续。

  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到期的,网上交易系统自动撤下房屋信息。

  第八条 存量房产权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与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签订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上网发布房屋信息后,拟自行与买家交易的,需书面通知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

  收到书面通知后,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3天内撤下房屋信息,与存量房产权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的法律关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九条 网上交易系统公布的房屋信息包括:

  (一)房屋所在区域;

  (二)房屋性质(住宅、写字楼、商铺等);

  (三)房屋建筑面积;

  (四)房屋拟转让价格;

  (五)房地产中介服务期限、委托性质(是否独家委托);

  (六)存量房买卖合同的示范文本;

  (七)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名称、联系方式;

  (八)其他需公布的信息。

  第十条 自行交易的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通过互联网、自助终端机办理存量房买卖合同网签手续的,进行人脸识别身份确认后打印存量房买卖合同由双方当事人签章,并将合同签章页上传至网上交易系统。

  自行交易的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未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确认的,可以在签约服务点核实房屋权属情况,协商拟订合同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后,通过网上交易系统打印存量房买卖合同并签章,并将合同签章页上传至网上交易系统。

  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通过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达成交易的,中介机构相关从业人员在核实房屋权属情况后,根据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合同条款,协助双方当事人通过网上交易系统进行人脸识别身份确认、打印存量房买卖合同,由双方当事人签章。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在存量房买卖合同上签名,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加盖公章,并将合同签章页上传至网上交易系统。

  第十一条 通过网上交易系统签订存量房买卖合同过后,各方当事人可以查看房屋的交易状态(如放盘中、已签约、已递件、已结案、已退案)、交易形式(中介促成、自行交易)、促成交易的中介机构等相关信息,直至本次交易完成后撤下房屋信息。

  第十二条 通过网上交易系统签订存量房买卖合同后,在完成交易过户前或者存量房买卖合同未撤下的,不得再通过网上交易系统签订以该存量房为标的的买卖合同。

  第十三条 通过网上交易系统签订存量房买卖合同后,经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变更或者解除该合同的,应当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然后在网上交易系统办理变更或者撤下该合同的手续。

  第十四条 办理网上交易手续后产生争议的,各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或者由相关部门进行调解。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应当按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及时处理。争议解决后,应当向原签约服务点或者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提交协商、调解协议或者仲裁、司法机关裁判文书,由原签约服务点或者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通过网上交易系统办理相关手续。通过互联网人脸识别确认存量房买卖合同的存量房当事人,应当向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交仲裁、司法机关裁判文书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妥善保管所签订的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存量房买卖合同及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等相关书面材料。

  签约服务点及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保管相关书面资料五年。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结业的,应当将尚处保管期限内的相关书面资料移交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保管。

  第十六条 为保证存量房交易和资金安全,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交易资金托管的方式交割房款。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与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上网签订买卖合同前应当如实告知相关事宜,并协助当事人办理交易资金托管手续。

  第十七条 存量房买卖各方当事人签订存量房买卖合同后,可以自行或者要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协助办理交易过户手续。

  第十八条 存量房交易过户手续完成后,网上交易系统应当明示该存量房当次交易已完成。

  第十九条 签约服务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使用网上交易系统办理相关手续时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在网上交易系统外交易;

  (二)不通过网上交易系统验证房屋信息;

  (三)提供虚假房地产中介服务,签订虚假房地产中介

  服务合同;

  (四)签订虚假存量房买卖合同;

  (五)以欺骗、盗窃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房屋信息后,发布、公开、泄漏、转卖当事人及房屋的相关信息材料;

  (六)协助当事人虚报成交价格;

  (七)无合法依据为当事人进行系统操作或者拒绝为当事人进行系统操作;

  (八)系统操作反复失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双方当事人交易;

  (九)利用虚假房屋信息、虚假合同实施诈骗、偷逃税费等;

  (十)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当事人相关材料和信息资料;

  (十一)未按本规则第十五条规定妥善保管相关材料;

  (十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条 签约服务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存在本规则第十九条所列行为的,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签约服务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签署的《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系统使用承诺书》,分别给予责令整改、诚信扣分、行为公示、暂停使用存量房网上交易系统的处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广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签约服务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同时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公安、税务、市场监督、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存在利用网上交易系统实施诈骗、偷逃税费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公安、税务、物价等职能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存量房网上交易操作行为作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情况和年度检查的项目之一,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规则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记载入房地产中介信用档案中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自2020年4月3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广州市存量房网上交易规则〉的通知》(穗建房产〔2016〕1344号)同时废止。


公开类别: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