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007482612P/2024-00458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成文日期: 2024-07-10
名称: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008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穗建案〔2024〕1号 发布日期: 2024-07-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00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7-11  浏览次数:-

吕向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变电站建设模式创新的提案》(第3008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广州供电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6月25日通过座谈形式进行了沟通,经综合相关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动变电站建设模式的创新

  创新变电站建设模式是实现变电站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的一项积极举措。近年来相关单位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打造了“月光宝盒”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典型案例。在景观融合方面,开展了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社区事·大师做”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全面提升广州城市变电站设计品质,不断促进变电站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从规划源头化解变电站建设引起的邻避问题。在合建模式方面,积极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变电站合建模式,实现变电站与开发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交付使用,既可减少因售楼后用户业主反对修建变电站而引起的纠纷,又可通过与开发项目整体统一设计使变电站外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还可利用小区道路用作变电站消防通道(局部)以集约节约用地。

  市规划、住建、供电等部门和相关单位将继续积极探索实践,结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推动变电站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方案,实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使变电站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审慎研究附建式变电站的可行性

  附建式变电站作为一种新型建设模式,在其他城市已有相关案例,但这种模式在广州实施面临挑战。一是“邻避效应”可能进一步加重。目前在推进满足现有规范且与民用建筑保持一定距离的一般变电站时,尚且受到环评难、社会稳评难、居民不同意等因素的制约。附建式变电站离居民活动范围更近,居民的抵触情绪会更强,邻避问题将更加凸显,推行面临巨大压力。二是设备运行维护不便。变电站需要保持运行维护管理的相对独立,附建式变电站非独立占地的特性对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如设备检修吊装、通风、反恐安保等带来极大不便。

  在后续工作中,市供电、规划、住建等部门将持续探索变电站的建设方式,审慎研究附建式变电站的可行性,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变电站建设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制定和完善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文件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自承接消防审批工作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文件的编制,先后出台了《广州市城中村消防整治提升技术指引(试行)》《密室逃脱、剧本类娱乐经营场所消防技术指引(试行)》《轨道交通及枢纽防火设计标准》(DBJ/T15-249-2023)等地方标准和设计指引,聚焦重大工程、新型业态、本地区关键问题,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根据全市工作部署,结合地区实际,有序推进地方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地方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四、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沟通

  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变电站建设成功的关键。为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公众的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推动变电站建设模式创新,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您对我市变电站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