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万顷沙镇红港村


一、基本情况

红港村位于南沙新区南部组团西部,隶属万顷沙镇,西邻洪奇沥水道,东邻规划国际水乡社区,万环西路在村域北部贯穿而过,区位条件优越。红港村村域总面积为12.28公顷,红港村大部分村民以捕鱼为生,仅有1户从事农业种植,现状空间建设方面,其村庄建设主要沿河涌呈线性展开,且呈现一家一码头的特征,从发展历程上来看,红港村的乡村建设及经济发展代表了南沙区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景色优美的岭南水乡渔业村。

二、村庄规划

红港村2012年被确定为美丽乡村镇级创建点,并于2013年9月成为广州市第二批市级美丽乡村试点村。于2013年10月份完成了《广州市南沙区红港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2013-2020)》并得到南沙区人民政府批复。规划将红港村的发展定位确定为:以“渔家灯火”为主题,带动特色旅游业发展,展现以“近海渔业”这一南沙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乡土生态型美丽乡村。

三、村容村貌

红港村一直秉承“先保护后发展”、“先规划,后推进”的理念,全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为农村打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红港村着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村容村貌的整治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杜绝违章建筑,杜绝污染工业进驻。通过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环卫保洁制度和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度,建立长效卫生保洁制度。2013年11月获得了广州市卫生村荣誉称号,今年六月将迎接省卫生村的检查验收。同时,全面清理、拆除村内乱搭乱建,清除脏乱差现象,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实施美化亮化工程等。

四、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加大投入村容村貌的建设,共投入90多万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包括村路硬底化工程;安装风力太阳能路灯(17盏)光亮工程;球场改造工程;公园改造工程;生态沟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等。以上各项工程的建设,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走进红港村,随风鼓动着螺旋掌的风力太阳能路灯、遍地小草绿茵的小公园、绿化配套的生态沟等,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这些构成出了一个和谐、平静与生态的红港村。

五、基层组织建设

红港村党支部作为一个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红港村党支部共有24名正式党员,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支部一直致力于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坚持学习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走访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做到“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保证在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六、红港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

红港村是一条渔业村,大部分村民以捕鱼为生,现有出海渔船46艘。目前村总户数89户,户籍人口304人,村属于移民村,村里有谭、周、王多姓。征地后村辖区面积300多亩,耕地面积约312亩,村集体经济来源以发耕地为主(以水产养殖、莲藕、优质水果、蔬菜为主要生产布局)。

七、红港村特色资源

红港村依然保留了传统疍家文化特色,村民均以捕鱼为生,住宅沿河涌线性布置,且“一家一码头”,是南沙区目前为数不多的传统渔村,具备打造为彰显疍家文化特色的滨海渔村。同时,红港村在未来的南沙新区发展框架中紧邻国际开放社区和生态游乐消费区,附近百万葵园、永乐农庄、南沙湿地、十九涌出海游海鲜市场等具体项目的蓬勃发展,已经在珠三角范围内形成一定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未来,国际开放社区的进一步推进建设将给红港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与市场需求。这一优势的区位条件将为红港村发展休闲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和市场需求。

八、近几年来的发展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多年努力,红港村在村民自治、抓好民主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成效。红港村继续已先后获得“广州市计划生育先进村”等省、市级荣誉称号,并连年成功创建“无毒村”、“无案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