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
一、基本情况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珠江狮子洋水道西岸,坐东北向西南,背依碧绿葱葱的菩山,前临潮汐涨落的玉带河。靠山近水,水秀山青。大岭村共有五个居住片区,分别是中约、西约、上村、社围和龙漖片区,总人口2465多人,规划面积达357.36万平方米。大岭村风景优美,村落格局完整,历史遗存丰富,传统建筑精美,地理区位优越。
二、村庄规划
大岭村先后完成了《大岭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大岭村名村建设规划》和《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考虑到“历史文化名村”特点,规划定位为围绕历史文化为主线,对日后的旅游开发做好铺垫。《大岭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于2012年6月开始编制,严格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落实村民合理意愿,村庄规划成果于2014年3月得到番禺区人民政府审批通过。在大岭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中,对建筑整治、道路整治、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完善、绿地与环境整治做了详细设计。
三、村容村貌
近年来,大岭村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全力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借助新农村建设,完成了桥头公园外立面整治工程、玉带河侧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工程、荷花塘周边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工程、生态休闲区整治工程、村口核心景区生态整治工程等;同时,开展村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清除道路两旁、河岸两旁、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使步云村初步呈现出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风貌。
四、基础设施建设
大岭村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在全镇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装上路灯,实现“十大惠民工程”之农村光亮工程;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饮用水合格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立试点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建有垃圾收集点,并专门聘请3名专职保洁人员,确保村域范围卫生整洁。按照“五个一”要求,建设配备了老人活动中心、卫生站、占地100多平方米藏书6000多册的文化活动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的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室、宣传阅报栏和无害化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基层组织建设
大岭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2名,其中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2名。近年来,注重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科技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历年来大岭村党支部常被镇评为优秀党支部。
六、村经济状况
为实现农民增收,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岭村积极发展经济,大力倡导生态、农业、工业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年我村一方面对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农业、工业的新型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靠土地和工业用地出租,村民以外出就业、农业耕种为主。
七、获得优秀称号
2007年5月31日,大岭村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是广州市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村。2008年4月8日,大岭村还被广东省旅游局评选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4年11月获得“广东省文明村”称号.
八、独特自然环境
“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是大岭村村落整体格局特色。大岭村整体傍水而建,村落居民有序地排列在菩山脚下和大岭涌之间,基本呈半月形布局。大岭村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大街一小巷”的两级交通体系,形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整体来说,传统村落肌理清晰,格局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九、创建成效
大岭村自创建美丽乡村以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村民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特别是大岭村结合自身优势,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彰显村容整洁环境美;结合历史文化的开发,发掘村庄的悠久历史,彰显属地人文历史景观和建筑特色;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建设;产业发展上,保障传统农业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