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太和镇北村村
一、基本情况
北村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村前有北太路,东有105国道“新广从路”,西有106国道“广花路”及地铁三号线龙归站,村后面是连接广清高速公路和广汕高速公路的“北二环高速公路”,村西106国道边设有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该村村域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0亩,村内有很多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祠堂、私塾、乡约等古建筑,打造以“古建筑一条街”为特色,“岭南古村落、现代新侨乡”为品牌,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村庄规划
北村村作为广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创建村,2012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庄规划编制。从2012年6月份开始,历经多种途径多次征求村民意见,于2014年3月份完成了美丽乡村的发展规划并经白云区政府审批通过。明确了北村村的规划定位为以“名迹、名景、特色产业、特色饮食”、“岭南古村落、现代新侨乡”为品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北村”。该村庄规划结合北村村的资源条件和生产生活特点,在充分考虑民意和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下,编制北村村五大功能区布局,将北村村分为集约型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区、村留用地经济发展区、北太路商业街经济发展区、106国道城乡人居环境优化发展区、旧村整治改造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并实现“三规合一”的用地控制。
三、村容村貌
北村村以“保护古建筑、发掘古文化、维护原生态环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则,围绕“以自治管理家园,以整治改善环境,以服务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文明示范村创建新思路发展。北村村容整洁,村风文明,以“古建筑一条街”为特色,“古乡约”、“古祠堂”、“古书舍、古私塾”建筑群,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农家书屋”、“绿色网园”、“老人活动文化中心”和“农民书画社”,成为新的文化教育阵地。与村内风水塘、荷花塘相辉映,充分体现“文明古村落”的风范。通过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环卫保洁制度和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度,建立长效卫生保洁制度。同时,全面清理、拆除村内乱搭乱建,清除脏乱差现象,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实施美化亮化工程等。
四、基础设施建设
已对旧村进行“旧村改造”规划,实现村道干净整洁,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率达90%以上;已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统一处理、排放;落实专职环境卫生保洁员23人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保洁工作,实行对生活垃圾统一上门收集,统一清运;全面完善水、电、路和通信设施;配备有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老人活动中心1间、休闲小公园3个、村民健身体育路径3处、农家书屋1间、绿色网园1间等文化娱乐设施;每年60岁以上老人长寿金、助学奖学金、困难家庭爱心基金等行政事务支出50多万元。
五、基层组织建设
北村村党总支部有党员72人。村“两委会”干部团结协作、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拥有较强的战斗力;以“党建带团建”方式,巩固和发展我村党建工作;村务制度、财务制度整理成册,村“两委会”干部、社干部、全村各村民家庭人手一份,全面实现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充分发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并实施一年两次村干部向村民代表述职和村“两委会”向村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的制度。
六、村经济状况
北村村以优越的交通地理环境为依托,以物业租赁为主业,全面推进“岭南古村落、现代新侨乡”的品牌,大力发展“农家乐”现代农业项目,集旅游、文化、娱乐于一身的特色产业。
七、获得优秀称号
北村村近年荣获“广东省文明村”、 “广东省卫生村”、“广州市文明村”、“广州市卫生村”、“广州市文明示范村”、“白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八、独特自然环境
北村村以“岭南古村落、现代新侨乡”为品牌向导,全面打造“古建筑一条街”,古乡约、古祠堂、古书舍、古私塾修葺成为“农家书屋”、“绿色网园”、“文化长廊”、“老人之家”、“农民书画社”等现代文化教育阵地。
九、创建成效
北村村自创建美丽乡村以来,村内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村容村貌日益整洁,村民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创建给北村村带来的改变,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北村村根据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色古香的特色历史建筑,以及特色的“农家乐”项目,着力打造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目前旅游产业已初步成形,2013年村集体收入及村民年均收入均较上年有了显著增长,村民生活幸福感明显提升。
随着北村村的日益发展,知名度也显著提升,海外华侨纷纷回国省亲,更不遗余力地为北村村“美丽乡村”建设作出奉献。在国内和国外北村村民的同心协力下,北村村将会朝着“岭南古村落、现代新侨乡”的方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