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和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为此,广州积极响应,主动担当、积极探索,在协同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新城建”“双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数字家庭、智能建造等多项试点中,同步探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公布了《关于更新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十大标杆应用场景关联项目清单的通知》,本次更新在2023年已搜集的63个关联项目基础上,新增了43个关联项目,累计征集项目数量达106个。其旨在进一步强化场景驱动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开花。致力于让城市管理更具智慧、城市运行更为稳健、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建设新时代美丽羊城添砖加瓦。
主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迭代与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深化,广州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今年新增的43个关联项目,进一步充实了智慧品质住宅、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地下综合管廊、数字道路、车城网、智能建造、智慧消防、智慧工地、智慧停车等十大应用场景项目库。这些场景深度融入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极大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全方位满足市民多元需求,为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智慧品质住宅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居住质感
智慧品质住宅应用场景以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为导向,融入前沿智能科技,打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珠实地产通过集成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智能家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同时可以实时监测家庭安全状况,如老人摔倒、煤气泄漏、水浸等紧急情况,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智慧品质住宅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还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安全性,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应用场景,持续增进居民福祉
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应用场景紧扣居民生活与产业发展双重需求,整合资源,借助智能手段优化社区管理与产业服务,推动生活品质提升与产业集群升级。番禺区基于数字家庭平台的智慧医康养项目搭建数字家庭基础平台,借助多网络与智能终端,让政务、便民服务进家庭。同时打造医康养一体化服务,将三甲医院专科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还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精准健康服务;推动平台服务下社区,满足居民刚需,提供多元服务,使居民就医更便捷、健康管理更个性、生活更便利。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稳步增强城市韧性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以夯实城市运行基础为核心,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性与稳定性,增强城市承载能力。隧道涵洞积水告警阻拦系统示范项目通过引入视频AI检测预警功能,在50处重点易涝隧道涵洞安装道闸、监控等硬件设施,在实时监测与预警、自动化拦截、智能化管理、多级响应机制以及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创新亮点,实现区内涝防护数据与设备联动,提高各镇街隧道涵洞安全防控一体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应用场景,切实保障城市命脉
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应用场景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难题,通过科学规划与智能管控,保障城市各类管线安全稳定运行。黄埔区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汇聚多源管线数据构建综合数据库,为城市规划、应急等提供依据。建成的信息平台含多个子系统,能实现数据质检更新、可视化展示、辅助决策等功能;还可以辅助工程建设审查,支撑占道挖掘方案审查,减少施工对管线的破坏,保障水电等供应稳定。
数字道路应用场景,高效畅通出行旅程
数字道路应用场景立足市民出行需求,运用智能交通技术优化道路通行条件,提升交通出行效率与安全性。南沙区明珠湾区起步区横沥岛尖地下空间及地下环路项目构建了“多位一体”立体交通体系,使地下环路与40多个周边地块相连,车辆无需地面转换,有效分流交通压力。项目打造了地上、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立体步行体系,进一步完善低碳交通出行体系。在智慧运营方面,实现地下交通全息感知、精准定位导航和智能交通管控,解决地下驾驶“寻路难题”,保障出行安全顺畅,让百姓出行更便捷、高效。
车城网应用场景,有力推动智能出行
车城网应用场景聚焦城市交通与汽车产业融合,通过整合车辆与城市相关信息,助力智能出行生态构建。广州自动驾驶巴士示范应用与实践项目通过提供L4级自动驾驶全栈式软硬件解决方案,使车辆行驶安全且稳定;运营方面,通过建设云控平台和手机应用,优化线网调度,提供动态响应型服务,满足多样出行需求。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可保障驾驶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让百姓出行更安心、便捷、舒适。
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加速推动建筑革新
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可保障城市消防安全,通过运用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提升火灾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广州市黄埔区迳下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建造新型农宅,施工高效且环保,质量更优,工期可节省约40%。通过提供可定制装修方案,满足多元化的家庭使用需求。通过嵌入智能家居,预留供电点位,后期能灵活增配模块,带来便捷智能体验。项目还增设了“光储直柔”新能源系统,实现用电自给自足、余电上网,降低用电成本,让百姓住得更舒适、更经济。
智慧消防应用场景,全力守护城市安全
智慧消防应用场景为保障城市消防安全,通过运用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提升火灾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广州开发区智慧消火栓建设工程为3700台消火栓赋予智能功能,实现实时监控与告警。火灾发生时,能快速定位并导航至消火栓,提供水压数据辅助决策,提高灭火成功率,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实时精准监测消火栓状态,及时处理异常信息,使消火栓完好率从74%提升到94%。此外,对偷盗水、损毁等行为自动报警,减少公共设施损失,也避免了消防设施不可用导致的危害。
智慧工地应用场景,稳步保障建设秩序
智慧工地应用场景可实现建筑工地高效管理,其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白云区螺涌村、松南村、松北村城中村改造及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一体化管控平台对约570万㎡建筑开展三维模型构建,实现多源数据采集整理与动态展示,方便居民了解改造进程。平台可精准核对“人・房・地”数据,将误差控制在1%以内,减少因数据问题产生的各种纠纷。在征收安置方面,平台可实现数据融会贯通,智能匹配安置房户型,保障居民利益。同时可全周期展示项目进展,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改造有序推进,让居民安心放心,喜迎新家园的到来。
智慧停车应用场景,显著提升停车效率
智慧停车应用场景着眼于解决城市停车难题,通过构建智能引导与管理系统,提高停车资源效率,有助缓解“停车难”问题。南沙科创中心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立体停车楼通过采用自研集中存取装置,大幅提高存取车效率,平均存取车时间约80秒,并可满足7辆车同时存取。通过借助智能图像处理等技术,车主能通过移动端远程查看取车排队状态,实现无感进出、便捷存取。智慧停车管理云平台可提供清晰指引,方便查找车位。此外,项目还预留了充电车位改建条件,满足新能源车主需求,为老百姓带来极大停车便利。
建设意义
本次更新后的项目深度利用前沿智慧化手段,一方面在市民生活方面,从智慧社区的贴心服务到智慧交通的高效出行保障,都极大提升了市民生活的便捷性与舒适度,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维度,智慧园区可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可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筑牢根基。这一系列更新,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让居住更舒适安全,出行更便捷,又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韧性与竞争力,为打造现代化、智慧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广州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工作展望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十大标杆应用场景的更新,广州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广州将全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继续以城中村改造和南沙智慧城市建设为试点,完善“新城建”场景应用体系,持续探索“新城建”商业模式,推动优秀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在技术应用层面,广州将持续加大对前沿信息技术的投入与创新,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打造更多综合性、智能化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在合作模式上,继续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积极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平台,充分激发上下游产业链的活力,促进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迭代升级,探索并推广多方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
未来,广州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新城建”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共同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城建”十大标杆应用场景关联项目汇总清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