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缘

数据解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数据 > 数据解读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情况
来源: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19-02-02 07:05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全面加强住房工作,加快构建租购并举住房体系

一是稳步推进住房保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8年全市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25万套,基本建成3.2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1689户,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的政府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已分配77426套,分配率达84.4%,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018年分4批向全市户籍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来穗务工人员推出公共租赁住房1.3万套,兜住民生底线,加大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积极推动户籍家庭公共租赁住房扩面提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户籍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提高住房补贴标准,调整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完善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机制。研究《广州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政策,不断丰富住房保障方式和途径。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政策性住房建设运营管理机制,组建广州珠江、城投两家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目前资产移交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坚决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保持房地产调控力度和目标不放松,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会同土地、金融等部门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强化金融信贷管理。加强部门联动监管,打击投机需求,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社会预期,保持了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运行。2018年我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保持基本稳定。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租赁住房房源筹集力度,2018年全年新增租赁住房110.4万平方米。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商改租”试点工作,分别选取广药、城投地块和番禺区屏山一村留用地等10个项目作为试点,拓宽租赁住房供给渠道。积极培育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成立市属3家、区属2家国有住房租赁企业,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专业化民营住房租赁企业148家、经营面积超过615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住房租赁服务与监管体系,推进《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立法,升级“阳光住房”平台功能,为市民办理居住证、子女入学、公租房申报、公积金提取等事项提供便利。

四是扎实做好房屋、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直管房管理,开展直管房清理整顿。开展房屋安全普查排查,对中心六区约17.4万幢房屋的安全信息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启动广州市危房治理三年行动。注重老旧房屋安全鉴定和危房督修,2018年危房解危1699幢。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出台《广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构建物业信用管理体系,转变行政监管机制。完成《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并报送市司法局审查。

二、稳步推进城建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较好完成城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2018年,我局重点加强综合交通枢纽配套路网建设、中心城区骨架路网改造、重点功能区配套路网建设以及综合管廊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我局统筹的市政路桥、综合管廊、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147.4亿元,其中市政路桥完成投资93.5亿元,实施100个市政路桥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市政路桥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大交通战略目标,抓紧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市政路网体系,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2018年以来,完成空港大道(白云五线—机场)等31个路桥项目的立项工作,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大桥拓宽工程、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一批重点市政路桥项目实现开工。人民桥历史文化艺术提升工程、黄埔东路快速化改造、从化大桥等16个路桥项目顺利完工。临江大道东延线一期和二期、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空港大道二期、南大干线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推进“三高三快”城市道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区域交通路网衔接,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三是有序推进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沿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广花一级公路和天河智慧城三个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成廊体8.3公里,积极推进琶洲西区综合管廊等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地下综合管廊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印发实施我市《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推动成立了广州地下综合管廊研究中心。理顺管线迁改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化管线意见会签平台,开展棠下、琶洲及海珠湿地公园高压架空线下地工作。继续推进广州南站商务区等重点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白云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及其噪音区安置区项目建设,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噪音区治理花都和白云安置区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征拆安置工作。电网建设加快推进,2018全年广州电网建设新增投产变电站16座,累计投产变电容量281.1万千伏安,投产线路326.8公里。

三、抓好城市环境和品质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全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出台《珠江两岸贯通工程实施方案》,推动珠江沿岸公共空间建设,做好“大美珠江”文章。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实现常态化发展,重点推进白云大道、广州大道、芳村大道、科韵路等7条重要道路品质建设,实行“一路一策”,打造高标准、各具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通过“一桥一景”、“一路一品”、优化景观照明,营造舒适公共空间,使品质建设从城市道路“主动脉”扩展到街头巷尾的“毛细血管”。

二是推进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着手修订《广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理顺快速路管理机制,开展城市桥梁大中修、桥下空间治理等专项工作,完善智慧市政信息平台,开展广州?智慧市政多维云平台建设,建成巡查养护、道路挖掘管理等子系统推广应用,为广州建设智慧城市夯实基础。

三是持续抓好村镇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美丽乡村、中心镇、名镇名村、南粤古驿道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71条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围绕“三站四公五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实施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下乡工程,引入社会力量,提升美丽乡村设计水平。依托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元素,整合乡村资源,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推进中心镇、1个名镇15个名村创建,不断增强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和名镇名村示范效应。

四、创新行业管理,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牵头推进国家和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双试点”城市工作,重点围绕“减、放、并、调、转”,全面推进改革任务落实,“五个一”审批体系全面落地,基本实现全流程全覆盖,大力精减行政审批事项,我市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进一步优化了我市营商环境。为破解长期以来阻碍城建项目推进的征拆难题,进一步改革现有征拆制度,出台了《加快推进我市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方案》,提出16条改革措施,研究建立责任追究办法等配套制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是加强建筑行业市场监管。建筑业市场稳步发展,2018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约3539亿元,同比增长11%。做大做强总部经济,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纷纷落户广州。制订《广州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规范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投标市场监管,简化施工招标前置条件,实行电子化招投标。大力推进建筑施工实名制和工人工资支付分账平台化管理,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市在建房建市政工程,营造了良好的建筑从业环境。

三是严抓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截至2018年底,我市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共计2486项,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18年坚持“重心下移、盯牢一线、压实责任”,始终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借助专家技术力量支持,加大安全巡查力度,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市、区住建部门累计出动逾9.8万人次,检查工地近3.8万项(次),发现安全隐患38115条,实施行政处罚319宗。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启用建设工程高大模板、起重机械设备实时监测监管平台,实现建设工程三大危险源(深基坑和地下工程监测2013年已启用)实时监管,提高了信息化管控能力。创新建筑工人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模式,25000名工人接受安全体验教育。铁腕治理工地扬尘污染,打造绿色施工围蔽新标准,开展全市施工围蔽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开展贯穿全年的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坚决整治工程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质量水平。2018年我市建筑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公示1项,获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9项,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13项,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19项。

四是稳步推进工程设计及绿色节能工作。积极推进设计招标改革,推行“评定分离”,鼓励院士或大师团队参与我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共有516个设计项目获得2018年广州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其中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获得大奖。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2018年新增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项目建筑面积16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项目面积连续3年超过1000万平方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