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缘

数据解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数据 > 数据解读
广州市四个大型综合管廊全面贯通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2024-01-12 09:55 浏览次数:- [字体:]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各类市政管线集于一体敷设。在综合管廊内实现对城市生命线的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管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了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里子”工程,可助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打造,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对广州城市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第一,地下综合管廊保护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以往我们的管线都是以浅埋的方式为主,很容易受到外力破坏,造成安全隐患。综合管廊建设之后,沿途的管线入廊,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外力破坏,且管线在管廊内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可有效延长管线使用寿命,管线的安装、扩容和维修更换也均可在管廊内进行,能有效减少道路路面开挖频次,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和综合承载能力。

已编辑图片 已编辑图片

(道路与管廊断面图)

  第二,地下综合管廊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每一种城市管线都有安全埋设的距离要求,这样整个道路埋满管线,占用很多地下空间。管线进入管廊之后,因为不会受到外界的破坏,它的安全距离就可以大大缩小,从而能释放地下空间留日后开发利用。管廊将为架空的高压线和庞杂的通信管线的下地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效改善城市景观,释放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

  高质量发展树立国内行业标杆

  广州是国内较早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城市之一,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首条城市大型综合管廊建设。为进一步加强管廊建设,2016年住建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广州被列为试点城市之一。

  广州于2017年印发《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搭建全市管廊主干骨架,按照“环线、干线、支线、缆线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以中心城区“大环线”为骨架,通过干线辐射到重点开发区域,再通过支线、缆线服务到区域的用户,构建“一环N射多区域”架构。目前,我市已建成综合管廊175公里。

已编辑图片

(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平台)

  广州着力先行先试,出台《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建立管线入廊政策、管廊有偿使用机制、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等,形成了“规划有统筹、管理有制度、运营有保障”的管廊“广州模式”。

  破题“建设难”,开创广州地下空间大建设

  环城管廊、广花管廊、天河智慧城管廊、琶洲西区管廊项目总长度85公里,包含了我市重要的管廊干线骨架和重点开发区域的布局,超20家大型央企、省市国企参与项目建设。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广州市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提前谋划、整体布局、提单列表、逐一突破的原则,深入项目一线检查、督办,详细排查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对每项任务都制定详细进度计划,“点、线、面”分解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到人,建立任务销项表、作战图,同步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开展周考核、日总结,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完工建设。

微信图片_20240112095349.jpg 微信图片_20240112095357.jpg

(地下综合管廊)

  目前,环城管廊项目实现全长45.7公里的广州地下“大动脉”全线盾构廊体顺利贯通。项目建成有效连通现状及规划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18座,满足中心城区供电以及高压线下地的需求。项目连通了石溪、南洲、西村三大自来水厂,使其相互连通,互为补给,形成广州市区的供水高速通道,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

  广花管廊及道路快捷化改造配套工程顺利完成多项重大节点,管廊工程全线贯通,管廊控制中心落成、镜湖大道隧道、塘贝北隧道、G106隧道,X264跨线桥等交通要点建成通车,完成14公里道路快捷化改造,还路于民,较大缓解交通压力;

  天河智慧城管廊琶洲西区管廊实现全线廊体贯通。

  除了四个大型综合管廊,广州还大力推进缆线管廊,这是仅有电力、通信两种管线的小型管廊,称为“迷你管廊”,具有建设成本低、难度小、周期短的优点。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区项目配套建设的市政道路因地制宜建设缆线管廊,其较短的建设周期为安置区的建设进度提供了坚实保障。

  广州市已印发《缆线管廊工程技术指引》,为缆线管廊立项、规划、设计、审批、施工及验收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引。南大干线28.59公里缆线管廊已建成。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区缆线管廊规划建设34.9公里,已顺利完成12.36公里的土建施工建设。

  全方位制定管廊配套政策,推动建立行业管理新秩序

  为规范管廊建设管理领域新秩序,广州市启动了22项管廊配套政策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管廊规划、建设、运营、投融资、收费、补贴、质量安全、绩效考核等方面,其中重点研究并出台了如下政策:

  《广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以立法形式规定了管线强制入廊原则:“地下管线应当按照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要求进入综合管廊,因技术原因无法纳入的除外。已建设综合管廊的道路不再规划建设已纳入综合管廊的同类管线”。“已经建设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建设单位不得挖掘道路敷设地下管线”。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提出到2030年,管廊总体规模为564公里的规划目标。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提出了收取入廊费的原则、测算指标、计算模板,并精准测算出每一根管线从入廊之日起每一年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金额。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意见》界定了管廊的建设内容、建设模式、报建程序、征拆资金分摊、资金来源、市区分工、激励机制等内容。已规划纳入管廊范围的相关管线必须入廊,对申请在规划管廊以外直埋管线的,规划部门不予许可审批,交通和建设部门不予道路挖掘许可和施工许可审批。

  《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实施意见》界定了管廊运营期间政府部门分工、强制入廊、有偿使用、盈利模式、考核机制、风险应急、智能管理等内容。

  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让广州市的管廊建设管理工作“有章有循、有账可算”,为管廊项目规范化推进保驾护航。

  广州四个大型综合管廊特色亮点:管廊工程与其它工程高效结合,集约利用城市空间

  环城管廊全长近45.7公里,呈环线状贯穿越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湾五个主城区,串联中心城区变电站及各大自来水厂、通信枢纽,由中国中铁负责与地铁十一号线同步建设,可减少同区域因施工建设反复围蔽占用城市资源。

  广花管廊与广花公路快捷化改造项目打包建设,在广花公路快捷化升级改造的同时,沿路在地下建设3-4仓综合管廊。广花路为拓宽双向6车道至双向8~10车道;建设、改造11个交叉节点。全线建设人行天桥19座,人行通道4座,车行通道1座,大幅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微信图片_20240112095414.jpg 微信图片_20240112095423.jpg

(江人路隧道)

  我市在中小型管廊建设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与其它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有效结合,如万博城管廊与大型城市综合体群同步建设,南沙明珠湾和智慧城管廊与新区道路同步建设等。这些项目实现了管廊与轨道交通、道路、商业综合体、变电站、自来水厂等项目的同步建设和一体化管理,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创新引领,管轨齐推成效显著

  为综合考量交通和管线规划,协同打造城市市政主干通道,形成有机整体,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统筹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环城管廊与地铁十一号线同步规划、设计与实施,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随轨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环城管廊全线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工作井采用明挖法施工,42座工作中10座与地铁十一号线车站合建,做到统一布局,整合用地,减少二次开挖;地铁与管廊共用地下走廊,提高了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并避免增加对周边地块开发利用的影响;管廊随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可整合共享地质勘察、树木保护、征借地、房屋拆迁、管线迁改、交通疏解等前期工作,大量减少了建设协调工作及相关费用,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并降低了对现状环境的影响。

  全力打造技术创新、功能齐全的“智慧管廊”

  广州市积极借鉴其它管廊建设的先进经验,设置了消防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标识系统,安装了网络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IP电话系统等。还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安全监控、应急决策等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全力打造技术创新、功能齐全的“智慧管廊”。

已编辑图片

(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平台)

  装配式施工,推动建筑产业升级

  将盾构法施工技术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天河智慧城管廊广泛应用上下分体节段拼装管廊技术、在广花管廊采用矩形顶管施工技术,有效破解了在地表建筑密布、交通干线纵横的复杂环境下建设管廊的难题。装配式预制管廊的建设模式也大大提高了建筑生产水平,高效、集约化的工业制造推动了建筑产业升级。

  穿“钢盔铁甲”,管廊人防试点成功

  广州市承担国家关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防护试点工作,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防护方面开创先河,成为全国第一个落实国家地下综合管廊人防要求的城市,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有效示范样本,得到国家、省等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