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缘

住建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住建动态 > 住建新闻
广州北站东侧小区连片“焕新”进行时
来源: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08 13:23 浏览次数:- [字体:]

广州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成片连片高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建设

广州北站东侧片区拆危建新、补社区功能短板、盘活片区低效资源、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项目开工半年,目前启动区工程进度已达三分之一,备受关注的居民出资自主更新项目已经完成房屋拆卸,正在建设新楼。这是全市首个开工建设的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示范区,将126个老旧小区“打包”统筹改造,不仅要缝合新旧城区、补齐设施短板、“焕新”人居环境,还要挖掘多元社区价值、探索成片融合发展、重塑老城区新活力。

  近年来,广州落实住建部关于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和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的要求,积极谋划和实施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由单个小区改造向成片连片纵深推进,由小区物理空间改造向街区社会治理转变,整体统筹、高效发挥片区存量空间、公服设施及文商旅创等资源禀赋,增强片区改造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人居环境、文化环境、营商环境“三提升”。

  空置损坏房变身邻里中心,构建完整居住社区

  新华街道的集群街1号,占地面积373.6平方米,是一栋五层高的居民楼,污渍斑斑的土黄色外墙,雨水管、电线裸露在外,晚上乌灯黑火。这栋建筑原为居住用途,已空置十多年。2019年,房屋经过安全鉴定为严重损坏房,是居民身边的安全隐患。

  在本次改造中,花都区将这座闲置多年的直管公房拆除,复建一栋3层高的党群服务中心兼邻里中心,配建党群活动室、多功能运营大厅、百姓书吧、快递小哥驿站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便利。同时,进一步扩大约200平方米的敞开空间,给附近居民作为活动休闲场地,让党群服务中心变成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联结点”,顺应居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利用地下空间新建二次增压水泵房,解决周边居民用水难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目前,工程已在建设中。

图片1.png

  集群街1号改造前

图片2.png

  集群街1号拆除重建效果图

  全省首例居民筹资自主更新,告别危房迎好房

  与集群街1号相邻的集群街2号,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径,是全省首例多业主筹资、政府适当补贴拆危建新试点项目。该楼栋建于20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342.4平方米,为五层混合结构,房屋本体损坏严重,经鉴定为D级危房。

图片3.png

  集群街2号改造前

  建筑首层有16间商铺同属1户业主,二至五层有24户住宅,9户属私人产权,15户属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由于住户改造意愿强烈,具备依法实施翻建的条件,花都区研究出台相关试点政策文件,鼓励权属人自行委托区属国企作为实施主体开展拆除重建具体工作,按照“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规划思路,对房屋进行成套化改造。

  项目找到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操刀设计,为居民打造“好房子”。设计团队通过“一户一策”量身定制方案,优化户型布局,增设内部电梯,完善供水、燃气、消防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同时破解多业主共有产权危房治理难题。

图片4.png

  集群街2号拆除重建效果图

  目前,项目已完成房屋拆卸,进入新房建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建好,明年春节前居民就能住进新家。花都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期还将动员居民自主引入专业物业或准物业管理,解决老旧小区后续管养问题。

  补足短板,由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到好城区

  作为成片连片改造项目,广州以好房子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使用功能,形成小区、社区、城区公共空间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项目按照“内外兼修”的要求,通过对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及房屋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增强修缮改造力度,完善房屋基本功能、改善房屋绿色节能性能。同时,因地制宜完善无障碍坡道等适老化设施,满足居民对“好房子”品质生活的需求。

  为了减少升级过程中的“阵痛”,花都区建立条块协作、部门共管的工作机制,按照“便民、利民、少扰民”的原则,在修缮改造中,将二次供水、管线入地、燃气建设、消防设施、停车设施建设、积水点排除、环境整治、违法建筑整治等统筹实施,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图片5.png

  新中路12、14号拟修缮改造为“养老公寓”效果图

  盘活资源为片区“增值”,实现长效可持续运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花都区住建局对片区范围内存量资产项目具体情况进行摸查,建立台账,分类落实各项盘活条件,通过精准定位、提升品质、完善用途等进一步丰富存量资产功能、提升资产效益。

  启动区内,积极探索新华坊、红砖坊、展隆超市、成衣大楼、1958影院、商业大道16号首层商铺等闲置低效资源整合途径和管理模式,支持国企单位自主改造自有物业,推进既有建筑的功能转换。改造将采取新建、配建、扩建相结合的方式,优先新增公共属性功能,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和新兴商业业态,国有物业融合集中发展,联合业主及社会资本实现“1+1>2”的产业提升,实现片区资源的“物尽其用”,增加社区营收。

图片6.png

  成衣大楼改造后效果图

  此外,花都区正积极探索集片区资产运营、公共资源运营、社区公共服务三位于一体的运营管理新模式,连接各参与方、各类资源,提供服务,形成长效可持续的机制。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居民付费、资源反哺,为片区启动区提供围合秩序管理、环卫保洁、市容巡查、夜市摊位运营、泊车位运营、广告资源运营等服务,每年的营运收入作为片区长效管养工作经费,探索实施片区全域服务、专业物业管理、业主自行管理等多元融合的完整社区治理服务模式。

图片7.png

  新华便民集市效果图

  以百年新华历史为轴,留住老花县城市记忆

  本次改造在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项目对街巷空间、建筑风貌以及艺术元素等下足绣花功夫,实现新旧空间融合。

  新中路是花都老城区最具烟火气的马路,拥有老花县最老派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太子步行街)、最繁华的菜市场之一(1944年始建的新华市场)、最早的电影院(花都1958影院)。项目以百年新华历史为轴,链接“站-城-园”三区域、联动“市-影-村-社”四个功能区,重构老城区新轴线,建设“市场+墟市”双核心,打造都市人情新汇聚地。

图片8.png

运用改良工艺重现街区既有的场所记忆

  改造注重提炼在地元素,建立新华老街区“基因库”,以改良工艺运用水磨石、红砖、花格窗等具有年代特征的建筑材料和构件,对破损建筑立面等进行精细修缮,以期重现既有的材料记忆;首创“新华窗”街区新符号,用新材料新工艺展现新风貌,新旧并置,激活老街新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