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今年1月4日,李克强在一个座谈会上,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大飞机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珠竟然还不能生产!如果不是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真不知道。
总理首提工匠精神,不仅代表政府真正看到了中国制造的软肋,也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更适用于建筑行业。
为什么我们能克服很多世界级建造难题,但工程渗漏等质量通病却一直解决不好?
为什么我们有数万家建筑业企业,但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政府下很大力气整顿建筑市场,但违法违规乱象不止?
建筑业的短板在哪里?
除了体制机制弊端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企业工匠精神严重缺失。
30年前,建筑行业创立了鲁班奖,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企业追求鲁班奖主要是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鲁班奖带来的投标加分,远远超过了鲁班精神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影响,甚至有众多的从业人员根本就不了解工匠精神。
多年来,行业一直在说改革。在体制机制等层面的改革之外,真应该将“传承工匠精神”列为建筑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大力推广“优质优价”,这才是影响深远的治本之策。这不是为了简单地附和总理的倡议,而是行业长远发展之必须。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所以新时代建设行业更需要工匠精神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建筑业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业,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将“能工巧匠”视作为“济世圣人”。《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从古至今,我国出现过像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涌现出隋朝宇文恺、唐朝阎立德、宋朝李诫、明朝冯巧等一大批建筑工匠,甚至还出现了“样式雷”、“山子张”这样的工匠世家。可以说,流传后世的每一个经典建筑,都凝结着可贵的“工匠精神”。弘扬和延续“工匠精神”是建筑人的传统,更是新时期建筑企业的使命担当。
“工匠精神”的关键是“专”。“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作为建筑企业,无论大小工程,都要以精品为目标,精心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哪怕是一块砖,一方混凝土,确保“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工匠精神”不是墨守成规,恰恰相反,而是善于用创新的精神去对产品精雕细琢、反复对比,体现出最大的价值,创造出最完美的产品品质,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创造精神。
在16世纪70年代之前,我们建筑业就有了一个叫做“鲁班”的人,他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称赞,他也应该是“工匠精神”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鲁班的“工匠精神”源于他一生在木工领域的发明创造,以及卓越贡献,他一生除了发明推动人类进步的锯和石磨,还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创造,他曾发明了一系列木工用具,如刨子、钻、铲、凿子、墨斗和曲尺等,而最为著名的发明便是“锯”和“碾米工具”。
有一年,鲁班奉王命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他上山察看伐木情况,在上山的路上他的手指不小心被路旁的野草划破了,细细研究后才发现两边布满细齿的竹片非常锋利,像一把锋利的刀子。鲁班大受启发,心想如果把伐木工具的刃口做成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于是,他模拟竹叶的齿状,最终找了几位铁匠用铁片制作了“锯”刀,“锯”也就这样在诞生了,它大大提高了伐木的速度,使原本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一个月变便能完成。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人”。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工匠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中国建筑《十典九章》第二典“品质至上”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要求个人行为“品行为先,修为高标准,做事严要求,改善从细节着手”。我们应积极践行《十典九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品质化”“精细化”的生产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的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
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不断地重复以期达到新巅峰。
回归历史,回归鲁班,回归到建筑业的工匠精神本身,我们就不会再惊叹于别人的“日常”,而是将此作为我们的标准。
在这产品为王的时代,把产品做到极致为王,专注、专一为王。建筑企业应始终坚守“工匠精神”,于工程细微之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社会和客户奉献更多时代精品。
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木工,会专注于把模板制作得严丝合缝、尽善尽美,即使这么做会影响到他的工作量和收入;
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项目经理,一定会严控每道工序,绝对不会长期不在现场;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行业、企业,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