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缘

28村获2015年"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

增城增江街大埔围村
来源: 广州城建网 发布时间:2015-06-11 16: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大埔围村基本情况

大埔围村地处增江街东南部,位于广汕公路边,与惠州博罗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全村行政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9个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895人。

2012年,大埔围村引入广州市德盛公司租赁村委及各合作社所有的土地(约40公顷)发展现代化生猪养殖场。

二、历史文化资源

大埔围村是我市革命老区之一,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每年清明,村民都会自发来到村委旁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纪念为抗日而牺牲的东江纵队革命烈士。

三、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我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从2012年底开始,大埔围村对村的人文地理、房屋现状和环境配套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本村地形地貌实际,充分尊重农村风俗习惯,制定了整洁乡村、生态乡村、科学乡村、繁荣乡村的四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定位。

四、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各自职责。

我街领导高度重视大埔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搭建服务基层新平台。为迅速部署相关创建工作,街领导班子多次下村调研,及时主持召开动员大会。同时,督促街各相关部门协助村两委尽快研究制定《大埔围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大埔围村美丽乡村工作手册》,对重要建设项目做好经费预算,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建立项目负责制,纳入到村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2、以点带面,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为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埔围村召集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妇女代表、老干部等各层面展开专题讨论10余次,统一美丽乡村创建思想认识;实行重点突破、全民宣讲、发放倡议书的方式,逐步铺开,将“要我做”变“我要做”,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人人知创建、个个助创建”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村民前往创建成功的兄弟村参观学习,使村民亲身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并将他们的建设意愿纳入到《大埔围村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中。

在创建过程中,注重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号召各合作社村民出工出力,营造出“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献计献策”的建设新景象,改变政府主导一切的做法,真正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

五、基础设施建设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通过推进大埔围村的排洪渠、卫生站、村委服务中心、体育广场、荷花池及健身广场、世纪古树节点公园、湖景建设、文化室、道路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以及为五保孤寡老人新建“五保村”等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品味。

六、村容村貌整治

拆破除旧,整饰家园,抓卫生洁化和乡村美化。

1、通过制定大埔围村村民房屋拆除整饰计划,全部拆除村内泥砖房、破旧房129间,面积共4556.39平方米,以奖励方式推动房屋外立面整饰共126户,其中瓷砖面积24947.48平方米,喷涂面积15539.7平方米。

2、通过在村中设立户外分类垃圾桶、免费派发家用分类垃圾桶、规范村民在屋后圈养家禽、成立村民互助小组、加大卫生监督的巡逻力度等举措,达到垃圾处理规范化,村域范围卫生整洁、舒适。

七、精神文明建设

以举办“我为我村添美丽”花卉比赛为契机,邀请专家向村民传授家庭花卉盆景种植知识,免费派发罗汉松树苗以及花卉、盆景植株和“七件套”花盆,以此来丰富村民日常生活,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改善村民精神面貌。下阶段,拟计划开展“乡村书画评比”,评选“文明家庭”、“美丽家庭”等活动,为村民生活增添趣味,陶冶村民性情,逐步破除陈规陋习,提升村民素质,营造美丽乡村新风尚。

八、美丽乡村持续发展

1、建章立制,抓长效管理、促持续发展。经多次讨论研究,大埔围制定了村规民约、垃圾收集长效管理办法、环境卫生保洁机制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2、下阶段推进工作:一要继续按计划推进纪念碑修饰、文化室改造、展览馆建设等工程项目,形成本村文化特色;二要做好鱼塘铺装、绿化及健身器材布置工作,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三要在促进德盛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有序发展、保证村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节能减排的低碳绿色企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措施,争取打造“宜居、宜文、宜游”的大埔围特色新农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