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缘

村镇建设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住建业务 > 村镇建设
聚焦:美丽乡村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来源: 南方+ 发布时间:2021-07-22 14:46 浏览次数:- [字体:]

  增强乡村建设普性,提升村居生活幸福感

  2021年5月,广州全市新增认定69个市级美丽乡村,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任务,实现美丽乡村市、区两级全覆盖。先后历经9年时间,截至目前,全市市级美丽乡村共有443个,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也从探索推广走向提质升级。

  广州一项美丽乡村民调显示,98.3%的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后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及服务感到满意;97.9%的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后的生活质量感到满意;96.3%的家庭年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广州美丽乡村建设成绩单的背后,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相关部门对城乡建设及治理的不懈探索。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认为,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广州自身城市气质、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有着鲜明的建设特色和方法,从而绘就了南国都市田园图景的“广州实践”。

  以成果普惠为目标: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历时9年的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将现代都市的便利生活“移植”到乡村。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以推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注重加强美丽乡村的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从农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着重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广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村民从发展中受益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年以来,市美丽乡村完成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过2500个,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着力抓好村庄基础设施“七化工程”、公共服务设施“五个一”工程等,极大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促进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广州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表里兼治,突出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民生情怀。”该负责人说。

  此外,广州市乡村覆盖面较广,在地域特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保障居民生活便利化的同时,为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构建乡村多元特色、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广州市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点。

  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针对各美丽乡村的特点,市住建局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各区科学有序开展建设,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改善村庄环境品质,推动发展体现区域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形成了休闲旅游型、文化发展型、城乡融合型等8种不同风格特点的美丽乡村建设类型。

  “如从化区江埔街罗洞村,以村里的传统木匠和岭南古建筑工匠资源为特色启动工匠小镇建设,不仅吸引了乡贤投资,带动村民致富,也将产业、教育、文旅等在工匠小镇的建设下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多层次、多业态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上述负责人说。

  以连片规划为路径:点面结合构建乡村发展网络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广州市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逐步尝试着激活更多功能,辐射更多领域,从而带动乡村实现全面发展。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美丽乡村已进入由点成面、点面结合的新局面。在构建美丽乡村网络方面,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该局积极指导各区打造美丽乡村群,与此同时,联合其他部门探索将美丽乡村群建设与特色小镇、中心镇、名镇名村、乡村旅游和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等工作相结合。

  近年来,广州市连线连片协同打造美丽乡村群,通过统筹布局、资源整合、功能联动,在各涉农区的沿路沿河沿山等片区,充分利用当地区域资源,使村与村之间形成集群发展势态,协同开展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治理与资源分享,促进资源与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

  截至2020年底,全市7个涉农区已形成21个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群,促进了广州市乡村农业、旅游、科教、文创等产业的振兴,推动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群搭建起美丽乡村建设网络,让广州市更多乡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有助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良性循环,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广州路径”。此外,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层面上,该局以规划引领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标准、指标体系、建设模式上对各美丽乡村进行了规范,严格把控乡村建设质量关。近年来,城乡建设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美丽乡村也从横向覆盖转入了纵深提质的新阶段。

  “2019年起,广州市启动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更多精力来打造精品。”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广州市明确了以“设计改变乡村、艺术修复乡村、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为途径,推动广州美丽乡村建设从完善基础向打造精品进化提升。

  “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计划投资14.8亿元,以‘岭南国际建筑师公社’为发展定位,采用‘1位建筑师+1座院落+1种业态’的大师工作坊运作模式进行集群设计。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大师汇聚港头,对古村落空间进行再发现与创造,让港头的人文历史底蕴重新焕发光彩。”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市住建局还编制印发了《广州市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明确了农村住宅建设要求,先后分两批组织全市设计单位与7个涉农区61个镇(街)1118个行政村进行结对,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各行政村已全面实现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

  以社会资本为动力:加速城乡大市场互促互进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如何能让这个亮点项目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

  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为走出一条广州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市住建局以美丽乡村为切入点,积极为社会资本搭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文化注入’的工作模式,推进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共拉动社会投资约50亿元。这其中既有来自村镇活化专业企业的投入,也有很多来自村乡贤的返乡投资。同时,还有创新设立的总规模达180亿元的广东美丽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落户花都。他们为乡村带去了城市中的优质资源和建设理念,促进城乡资源流动,是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解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村民真正享受到美丽乡村发展的成果,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市住建局负责人说,通过社会资本的注入,今后,政府、村、企的直接联系更加紧密,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从政府一方面推动,发展到多方面共同合作建设的新局面,要依靠多方合作激发乡村释放活力。

  此外,村民在建设中,也切实体会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关乎到其切身利益,能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村民的意识也经历了从“要我美丽”到“我要美丽”的转变。市住建局负责人认为,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资源的活化力度,让资本运营激活乡村,同时保障村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受成果的权利。

  今年,广州市美丽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市、区两级全覆盖,圆满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进入“十四五”建设新阶段,美丽乡村发展也有了新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广州市美丽乡村将实现市一级全覆盖,届时,将有更多区级美丽乡村实现提质升级,预计将有300多条区级美丽乡村晋级为市级美丽乡村。

  在建设路径方面,除构建美丽乡村群网络外,广州还将继续推进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乡村建设新名片。市住建局负责人透露,在技术层面上,广州将结合岭南风貌和本地特色细化编制《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和负面清单》,分层次分类型分要素制定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导控体系,为全市乡村风貌持续提升提供有效指引。

  此外,广州市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基础上,将更加重视城乡建设同步规划,特别要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因地制宜推动5G网络下乡、燃气下乡、乡村千兆光网建设等,满足农村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进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乡村新发展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