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8日广州国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博览会的“机器人建造好房子”建筑机器人展示区,通过十个工序的建筑机器人实机演示钢筋绑扎、混凝土振捣整平、墙面装修、地坪施工、外墙喷涂等环节,全方位直观呈现了智能建造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而在展区外的预制工厂,智能生产线工序流水“一键启停”,实现24小时无人化生产……这是广州市智能建造探索实践中涌现出丰富应用场景的缩影。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8816.9亿元。在2025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明确将“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作为4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纳入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行布局,目标到2030年形成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城市把建筑业相关产业列为全市战略性发展产业。
广州将“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纳入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2024年广州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49.41%
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广州将基于“BIM的数字化设计+部品部件工厂加工+施工现场组装”,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等5个方面协同发力。
据介绍,目前广州全市已形成11个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超200万立方米,产值突破7亿元。2024年,广州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49.41%,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
中建四局应用云端建造工厂、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赋能南站广州环球贸易广场项目建设 项目供图
其中,中建四局轨道式机器人与云端建造工厂,打造近零能耗施工标杆,研发的“智能造楼机”实现毫米级施工精度。中建三局智能建造有限公司在增城区打造“湾区智能建造产业园”,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智能装备制造及模块化建筑生产,预计2026年投产,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将成为华南地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建筑装备制造基地。广州建筑湾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先锋,依托广州建筑集团的雄厚实力,其黄埔基地已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之一。
博智林喷涂机器人在新加坡项目的验收现场 受访者提供
博智林公司研发的外墙喷涂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已在全省百余个项目商用,替代高危作业。在项目中应用抹灰、焊接、巡检等20余款建筑机器人,施工效率提升30%-50%。
从城中村改造到“百千万工程”均有场景应用
在场景应用方面,广州已经建立了在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危旧房屋原拆原建等场景应用工业化建筑的项目储备清单,通过一系列项目培育,使广州成为国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技术使用的热土和高地。
据悉,广州以城中村改造为重要抓手,出台实施意见和改造方案编制及审核工作指引等,明确推行新型建造方式,城中村安置区原则上全面实施装配式以及模块化建筑实施。省委党校、羊城创意产业园内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以及多个旧村改造等集成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的项目相继落地实施。
岭南数字创意大厦集成应用智能建造技术
机场三期安置区方石地块幼儿园项目采用CMC预制体系,工期缩短30%,建筑垃圾减少70%。黄埔区迳下未来乡村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建造新型农宅,施工高效且环保,质量更优,工期可节省约 40%,后期能灵活增配模块,助力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
出海外拓,已建立海外技术转移中心6个
广州市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为契机,联合香港建造业议会、澳门土木工程实验室成立“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推动技术标准互认与产业资源互通,建立技术标准互认、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机器人建造好房子展区备受关注
机器人建造好房子展区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员观展咨询
在链通海外的征程中,广州已建立海外技术转移中心6个,输出BIM全生命周期管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八大技术体系。中交四航局参与的泰国林查班港扩建项目是智能建造在港口工程领域的成功范例。在项目建设中,引入智能疏浚装备,配备高精度定位系统和智能挖泥控制软件,降低施工成本约15%。采用装配式码头构件预制技术,实现现场快速安装。借助BIM与GIS融合技术,对整个港口工程进行数字化建模,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显著提升了林查班港的吞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