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缘

建设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住建业务 > 科技设计 > 建设科技
贯穿CIM+智慧园区全流程,实现“建运评”一体化
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2022-12-16 15:56 浏览次数:- [字体:]

  对《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及评价技术指引》解读

文 | 金晓峰

  1671171013268.jpg

  金晓峰,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州市科技专家、广东省工业与信息化厅专家、广东省图形图像学会理事、广东省知识产权库专家。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39项国内外授权专利,主导及参与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标准5项。

解读全文: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园区建设、运营及评价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印发,针对目前智慧园区建设路径、运营模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明确了基于CIM的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和运营思路,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评分,提出了基于CIM的智慧园区的各项评价指标,促进智慧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为广州市基于CIM的智慧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指引要点梳理

  CIM+智慧园区基于数字孪生的“三维数字底座”,将宏观与微观一体化、室内与室外一体、静态与动态一体化,最终实现园区空间信息全局可视、园区实时态势精细洞悉、园区运行规律深度挖掘、园区发展趋势推演仿真。《指引》直面CIM+智慧园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重点聚焦“总体框架”“基础设施”“模型和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安全保障”“运营保障”“等级评价”等重点内容,用于指导广州市新建和改扩建园区的高质量建设与运营。

  通过CIM平台融合园区繁多复杂的信息,借助建筑信息模型建立不同单元的单体信息模型,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将这些单体信息模型加载到园区GIS底图中,最终实现以CIM平台串联园区“建运评”一体化应用、统筹园区业务场景智慧化应用、盘活园区数字资产“一盘棋”的效果,推动园区智慧化转型和升级。

  CIM+智慧园区建设和运营

  《指引》所述的基于CIM的智慧园区,相比传统智慧园区,在整体设计中更加突出CIM的作用,以及CIM给智慧园区建设带来的新价值,主要建设与运营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园区模型与数据、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安全保障和运营保障五大部分。具体如下:

  •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智能化:加强对园区排水设施、电力设施、消防实施、环卫设施等智能化建设,加强对智能充电桩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慧灯杆系统、智能新风监控系统等建设。在现有基础设施上加装智能设备,结合定量指标对设施运行状态自动监测,并与智慧园区的设施模型关联,动态评估设施运行潜在隐患,自动预警设施运行安全风险。结合安全、宜居、健康理念,应用通信、物联网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构建针对智能监控、火灾自动报警、智慧停车、智能门禁等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设备系统。

  网络与计算存储设备:结合园区实际规模情况,构建满足智慧园区应用需求的网络与计算存储设备。

  • 园区模型与数据

  基于CIM的智慧园区建筑、设施及设备模型宜分为CIM1、CIM2、CIM3、CIM4四个级别。CIM2级模型宜包含和补充CIM1级信息,并增加相应细节信息;CIM3级模型宜包含和补充CIM2级信息,并增加相应细节信息;CIM4级模型宜包含和补充CIM3级信息,并增加相应细节信息。

  • 园区信息服务系统

  《指引》主要从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园区智能运营、园区智慧服务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园区的综合服务系统。

  园区综合管理:围绕园区的人、财、物,打造一张图作战的模拟仿真管理模式,提高园区管理工作效率。

  园区智能运营:结合园区CIM图像,实现对自控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实现对环境监控设备的精确定位、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园区智慧服务:全方位整合园区自有资源和第三方优质资源,有效连接园区与客户,消除信息交流壁垒,构建园区商业、产业生态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体系。

  • 安全保障

  智慧园区安全保障内容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应用安全。物理安全指出系统建设应符合法律法规,确保平台的供应链安全。网络安全指出对涉密信息系统与网络应实行物理隔离,应对网络设备和安全事件进行监测、监控及审计。数据安全指出宜支持数据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应用安全指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智慧园区web应用宜符合《信息安全技术 Web应用安全检测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GB/T 37931的规定。

  • 运营保障

  智慧园区运营保障内容包括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运维保障和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指出应建立完善的智慧园区各项管理保障制度。人员保障指出应设立相应的园区管理组织架构。运维保障指出资产管理应明确其所有权、使用权、运维权。资金保障指出应编制信息化投资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定期对信息化投入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估。

  CIM+智慧园区的评价指标

  《指引》建立了科学的、可量化的等级评价体系,将评价指标清晰明了的划分为三级,对智慧园区建设、运营的具体落地实施具有较强指导性。《指引》中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评分,从基础设施、模型和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安全保障、运营保障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文中从这五个方面分别罗列了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并对各级指标按照其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作用赋予合理的分值占比。根据指标的综合得分情况,分为将园区划分为非星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个等级。

  评价指标是评估园区建设水平、促进园区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构建基于CIM园区周期性综合评价和评比,促进园区设施设备智能化建设和持续的智慧运营。

  总结与展望

  本指引从科学性、实践性、合理性、协调性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CIM的智慧园区运行管理基本理念、建设方向以及运行管理模式,规范了智慧园区建设运营的各项评价指标,指导了基于CIM的智慧园区科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以CIM为核心基础的智慧园区平台凭借其在时空信息整合、三维全空间模型构建、动态可视化表达、多源技术融合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新型智慧园区的“数字底座”。建设面向智慧园区的数字孪生世界,实现对园区区情、设备运维、物业管理、运营服务、安全防控等全要素的可查、可管、可追踪,将不同维度的信息在数字孪生世界中进行汇集、认知、决策、协同,有效增强园区管理者的管理效率和对园区资源的掌控,辅助园区决策者推进园区规划、政策制定和协同作业。

  未来,基于CIM的智慧园区平台不仅仅是园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而是会随着对园区数据的积累提升为对园区复杂信息的智能响应及自主反馈,可以根据园区的指标状况、园区的不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反馈和动态的预警。通过采集和反馈的信息,智慧园区平台不断积累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知识,支持并优化园区管理与运营维护者的相关决策,达到数字驱动园区发展的战略目标,使未来园区更安全、更节能、更高效、更智慧,以适应新型智慧园区发展的需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