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缘

重点工作

聚焦艺术与设计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效能
来源: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网 发布时间:2017-11-10 09:59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11月10日,“艺术让城市更美好——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此次论坛是“2017年广州首届国际设计论坛”的分论坛之一,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承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协办,广州美术学院支持。论坛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的联系,城市品牌、视觉图像、科技、交互、消费、娱乐、事件这些话题均是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论坛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包括以“公共艺术的策略”、“城市•跨界”为主题的两场主题演讲,以“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设计与日常生活”为主题的两场学术研讨。

如今,城市飞速发展,存在于城市空间中的当代艺术与设计不再局限于形式,也不限定在审美范畴里,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更为直接而紧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艺术和设计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成为城市空间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更美好的城市和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不仅仅是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天际线等带来的城市形象的提升,更需要那些根植于城市文化、激发活力和创造力的一切行动。

嘉宾在会场外交流 

论坛现场

10日上午的学术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沈康担任主持,介绍了论坛的背景及主题。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赖慧芳致开幕词,她提到广州具有浓郁的艺术气质,是许多艺术形式和产业的发源地。广州还打造了如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等承载公共文化的场所,不断激发广州的城市活力。为响应国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号召,广州将大力推进创新、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在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理领域植入公共艺术,努力提升城市品质。论坛聚焦城市空间和公共艺术的发展,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吸纳文化和公共艺术创新理念,促进广州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赖慧芳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在论坛上致辞。广东是近现代艺术启蒙的节点,而广州美术学院始终走在引领设计专业整顿的前沿,是影响中国美术专业转变为设计专业很重要的棋手。公共艺术是城市的表情,深入公众的日常生活。精细社会的提出,精细化程度对一座城市的各方面都至关重要。因而艺术是一个文化概念,是地域之间、城市之间最大的差异化及最独特文化的体现。广州美术学院应当将此次论坛视为学科转型的邀请,设计应当积极参与到城市的整体改变中来,寻求切实的思路传播、突出广州的岭南特色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王中以《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为题,从城市正向文化转型入手,解读了“软城市”这一概念,并提出艺术引导城市设计AUD(Art-oriented Urban Design)新的综合理念,倡导一种文化导向的城市发展思路。而公共艺术针对公共提出问题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同时兼具激发城市活力的作用,还担当着现代主义的重任。用艺术思维和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彰显城市品格、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奇瑞演讲的题目为《从 <九墙> 到 <乔迁> ——杨奇瑞公共艺术创作实践》,他提到面对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大踏步的城市化进程,作为艺术创作者,必须投身其中,思考并展示这种时代巨变对整个中国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城市空间、人居生活、历史文脉、人文精神、价值观、伦理观等等,可能带来的疾速改变,于是有了从《九墙》到《乔迁》的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引入科技互动的创作手法,展现城市文化,使观者在参与中体味生活,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力量。

天工人(tekuto)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九州大学客座教授山下保博受邀进演讲,主题为《禅宗思想与创作建筑》。“禅”即生命,从禅宗思想出发,得来思考建筑的三个视角,即“断舍离”、“慈悲心”、“均等价值”。他还提到了为振兴地方而再利用这一概念,把“传统建筑”和“传说中的建筑”传承到下个时代,通过对现存地区资产的再利用,保护地方的人与文化,使之成为地方交流根据地,成为人们愿意重返的故里,后代愿意居留的地方。

10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陈克主持了“城市•跨界”主题演讲以及“设计与日常生活”学术研讨。

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主任、广州市国规委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名城委委员、广东省与广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冯原受邀参加演讲,他演讲的主题为《想象的地方性——后现代视野中的岭南文化与广州形象》。以岭南为例,提出文化具有双重性的属性。文化是自觉观念的构建,同时又具有想象的地方性。利用图底关系可以看出,没有单独存在的文化。现如今的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注重互动关系的流动的文化。它具有去高峰化的特征,文化阵营趋于多元化并且相互渗透。今天是为未来创造历史,新岭南文化应当在全球性中创造地方性。

演讲嘉宾还有无样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博士、《城市空间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会员冯路,他的主题为《艺术介入城市》,随着工业外移,黄浦江两岸逐步转化为公共空间。而两岸滨江公共空间是未来上海城市的发展重点。在此契机下,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应运产生。空间艺术季是上海市重要的城市、建筑和艺术展览活动,通过包含各种论坛和额公共教育活动的主展览、各区的实践案例展和联合展,它不仅成为拓展到整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活动,也成为艺术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重要途径。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教授冯峰以《我的三个公共艺术案例》为题,通过他亲身参与的公共艺术案例讨论当今中国公共艺术的现状,以及可能性。特别是我与OMA合作的广州大桥扩建及公共艺术国际竞标项目,尤其具有国际性与在地性的讨论话题,同时思考中国公共艺术领先国际的路径和可能性在哪里?

本次国际论坛面向国内外设计与艺术领域,邀请具有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包括城市管理者、文化评论家、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高校学者等各界精英、媒体等到场参加,通过演讲以及研讨的形式探讨设计与艺术所能发挥的新的效能,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增添色彩。

嘉宾合影

 

出席嘉宾(*以嘉宾演讲顺序排序)

赖慧芳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经济师

李劲堃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 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

杨奇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山下保博 天工人(tekuto)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九州大学客座教授

冯 原 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主任,广州市国规委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名城委委员,广东省与广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

冯路 无样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博士,《城市 空间 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会员

冯 峰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教授

沈 康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陈 克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吴慧平 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教授

杨 岩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伍端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

谢璇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

熊润《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副主编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广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协办单位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支持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页面